45岁的人生还有什么希望吗
日期:2021-02-22 浏览
很多人一提到中年危机,就会感觉自己的人生到头了,定性了,没有转机与改变的需要了。那人到45岁,是不是就一条腿就迈入黄土了呢?

  其实改变与年龄没有直接的关系,它永远不会来不及,也永远不会不存在。不信你看看45岁以后成功的人士,如姜子牙、晋文公60岁、刘邦48岁、郭子仪60岁等,多的不胜其数,他们之所以能成功,就是因为他们从来不在意年龄。

  人们之所以认为45岁以后的人就没有奔头了,这与时下人们所处的周遭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。因为不管是什么公司,都不想要年龄大的人,好像年龄大的人不适合公司发展一样。

  华为有名的民族企业,也曾豪气地出十个亿的赔付,辞退了7000多名34岁以上的老员工,阿里巴巴的马云也在一次大会上说,未来每年,阿里将会向社会输出1000名在阿里工作十年以上的人才。

  不是说21世界最缺的就是人才吗?为什么这些公司却把正值好年华的人才往外推?为什么发展这么好的企业,对于34岁以上的人就这么苛刻呢?难道这些人在公司真的没有存在感?不适合公司的发展了吗?难道真的是中年危机在作梗吗?

  其实能被公司辞退,主要是因为个人的原因,并不是所有的34岁以上的人都会被辞退,按人类生存习性的规律,一般一个人在公司呆了十年,大多数会习惯那种安逸的生存环境,从而失去了面对外境环境的警惕心,没有危机意识和前进动力,这种生活状态不管是对个人的成长,还是对公司的发展都是极其不利的。

  那么,怎样的人才能在职场上更好地生存呢?如何才在中年危机时不被公司淘汰呢?从很多成功人士的成功历程来看,大多都具备这三个特点:

  一、不断学习,能适应公司发展的人

  “问渠那得清如许,为有源头活水来。”学习就是活水,不断更新我们的知识与能力,为我们的成长前进提供新鲜的养分。

  从古到今,不断学习,坚持不懈的人,大多数都成功了。因为他们知道知识能改变命运,能扩大自己的认知,能让自己不被社会所淘汰。

  西汉的匡衡,自己家很穷,看书都没有光明,为了学习,他凿壁偷光,最终学有所成,取得功名报效国家。

  鲁迅,我们都知道的革命家、文学家,他弃医从文,大学阅读,提升自己的思维,写出一篇篇经典著作。他说他的成功秘诀就是“勤奋”。

  所以,不管科技如何进步,社会如何发展,要想自己永远能成为胜者占据一席之地,就必须让自己不断学习,这样才能让自己的人生处于不断地前行中。

  二、有职业竞争力,适合优胜劣汰竞争规律

  我们都知道,职场如战场,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战场上生存,就必须有强的职业职业竞争力,有别人无法取代的技术,在职场上有自己的人设与影响力,职场能见度要高。

  有人说21世界最缺的是人才,那为什么工作还是如此的难找?这是因为你不是人才,想要成为人才,你就必须有自己的职场竞争力。这种竞争力不是什么高学历,因为现在高学历的人很多,所以这份竞争力必须是你独自拥有的职场技能,别人所没有的。

  就如我们单位所生产的日化产品,就竞争不过汰渍一样,虽然人家是私有企业,但它们能生产出负荷市场需求的产品,所以即使我们的产品再便宜,因为没有符合市场竞争需求,所以我们只能被社会淘汰。

  第三,能与公司同步生长,有超前的社会观

  按人的生存规律,一旦你熟知了你所处的生存环境,你就会失去危机意识,只会过着日复一日的重复生活,如此以来,你的思维、你的认知,就会停止不前,当然也就无法跟随社会前进的步伐。

  职场人在职场中生存也是这个道理,公司在生存就必须跟上社会的需求变化,如果你只是停止不前,那只会被自己的潜在意识所影响。

  人的天性都有惰性,就像《雨巷》里那具撑着油纸伞的姑娘,在细雨中行走,雨丝总是接触不到我们,为什么?因为油纸伞有一层油膜。它对雨丝来说说是绝缘体。而我们人的大脑中的潜意识就如这层油膜一样,也会让我们在理解上做出本能反应,从而停止不前。这样的结果只能是被发展所淘汰。
欢迎供稿“职来职往®”栏目,投稿邮箱:support@jsdfl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