职场中,要切记换个角度看对手
日期:2020-05-29 浏览
    职场上,谁是对你最有影响力的人。

  也许你会猜到很多人,但是却容易忽视的是你的对手,其实,对手无处不在,无论他来自公司外,还是公司内,你总会遇到和你存在竞争的人。

  不过,不必对"对手"这个词感到紧张,设想一下,在百米赛场上,你是否能跑出好成绩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什么人和你一起站在起跑线上。

  一个人没有追求和奋斗目标,就不可能发现竞争对手的存在,发现对手往往是成功的开始。这意味这你有了一颗进取心。有了进取心,才能想着把工作做好,才能有向竞争对手学习的愿望和动力。如果一个员工,仅仅是抱着做好分内事的态度,工作的执行力就会打折扣,工作热情也会受到打击。有进取心,才能时刻准备着学习竞争对手的优点和长处,吸取竞争对手的经验和教训,这是不断改进工作的原动力。

  对手是一面镜子,他能照自己,认识到自己的不足,能做到更加完善自己。对手是同行者,也是挑战者,他们必然出现在每个人的职场中,让职场生机勃勃,让每个人有了更加强烈的危机意识,从而更进步,更完美。

  但是很多时候,由于我们个人心理的不能调适,我们往往对对手产生了心理上的厌恶和排斥。职场生涯中,很多人在谈到竞争对手或者行业内强者时,往往是一脸不屑,认为竞争对手是因为某些特殊因素与条件才达到了现有的结果,不值得尊敬与学习。这样,在主观上就不愿意去学习竞争对手,从而也就失去了成功的机会。

  从这个角度来说,人们往往更多地关注了对手的缺点和不足,而对于他们的优点视而不见,这是一种对个人发展非常不利的投射效应。想一想,你看不到对手的优点,但是对手却学到了你的优点,来弥补他的不足,那么在竞争中你的优势就会少了一半。

  况且,当今的竞争已经具备了一种复杂的状态,结果却未必一定是你死我活。事情的发展往往是瞬息万变的,很多时候,对手也会变成朋友,竞争的焦点不再是"干掉"对手。事实是你可能干掉若干对手,但却挡不住有更多的新对手不断地冲到你面前,甚至有可能把你干掉。所以,用平和的心态来看待对手,是用正常的目光投射到对手身上的前提,毕竟很多敌对关系的形成恰恰是因为过于敏感、不能接受他人正确意见的态度引起的。

  还有的时候我们抨击他人只是出于证实自己的能力。那么倒不如承认对手的特长和能力即使与工作无关,也能够成为你与他建立友好桥梁的机会。发挥你心思细腻的特点,观察他最得意的方面,如做事认真,家庭幸福,爱好兴趣,工作态度,办事效率甚至他那让人羡慕的健康等,哪怕是不经意的一句话,就能表明你对他的认可,也会促进你们的关系走入"良性竞争"。

  魏东和沈峰是刚进公司的实习生,当然,大家都知道在这个部门里,这两个人只能留下一个。

  魏东的性格非常内敛,有时候,甚至过分地谦虚。可是,坦白说,这个社会已经不需要过分谦虚了,正如身边的不少人被越来越多的大话包装着,如果你穿了件过分谦虚的外衣,相形之下,你的起点会显得太低。

  魏东不懂得这个道理,他说话的时候常常说:"我自己个人的一点小意见,请多指导",其实这些词语一旦使用多了,会被人等同于稚嫩、能力缺乏。同事们看到魏东总这样谦虚,不知不觉在心里就种下了一种印象,于是怎么看,都感觉魏东做出来的方案好像真的非常欠缺思想。

  而沈峰的口头禅却是"交给我吧"、"我来负责"等这些句子,这让老员工和公司的同事都感到非常踏实,觉得"此人可用"。在这种心理作用下,他们相信沈峰是个胸有成竹的人,一般情况下,沈峰的方案通过率就比较高。同时,方案通过,也就意味着在实施的过程中,沈峰可以得到更多的发展和锻炼。

  不得不承认先入为主,一开始魏东总是以过分谦虚示人的话,后期要扭转这些印象需要更大的付出。但是时间已经来不及了,一个月的实习期结束,魏东离开了公司。

  但是魏东并没有因此仇视沈峰,也没有自暴自弃,他懂得了自己的失误,在下一份工作展开之前,他成功地复制了沈峰的口头禅。终于,在另一家大公司里,魏东成功通过了试用期,而且以良好的职业形象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
  你的观点是什么?

  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别,但这种很小的差别却往往造成巨大的差异,看到这里,想一想自己的对手,无论你现在从心理上能否接受这个人的存在,你是不是都应该从向他学习开始?

  读者报告

  在这里,我要夸一夸我的"对手",在同性中,她是我最佩服的女人,以前我总是觉得她工作能力一般,不过是投机取巧,现在看了这个文章之后,我觉得"掩耳盗铃"是不科学的,我的这个对手的确有很多很多的优点,让我发自内心地佩服,虽然我在公司从来没有表现出来。

  她当年和我同一天入职公司,无形中,我们俩人就成了互相比较的对象,那时,我们两个人初来乍到,同样的经验不足,我一个人就埋头苦干,自己摸索,但是她敢于沟通也善于沟通。从而更加珍惜时间,学东西更快。

  后来,我们进入工作状态之后,她和我的工作方法又有不同,很多时候我写出方案或者整理出思路来之后,往往形成书面资料,或用邮件形式递交,或递交给领导秘书,之后便是等待领导的回应,但是她不!我发现她经常直接拿着书面资料去找领导,这让我大吃一惊--

  她深知一个工作繁忙的领导是没有太大可能去仔细看你书面资料的,正如我等领导的邮件常常都是遥遥无期,即使有的时候,领导给我回邮件了,也是非常模糊性的回答,但是我的这个"对手",她拿着材料与领导沟通,也许只需要短短几分钟,领导就可以明白她方案中的精髓所在了。

  而且,我还发现,每当她从领导办公室出来的时候,眼神里就有了神采,毕竟,沟通方案之后,她就可以迅速根据领导的导向着手修改,如果得到认同,那么方案马上可以开始执行了。

  我自叹不如,并在努力改进中。我总感觉那些领导有点高高在上,也顾虑如果自己冒冒失失跑去,是否会造成反感?其实这些顾虑都是多余的,看看我的"对手",她就知道一般领导都很喜欢指导下属。当下属说"请领导给点指示"的时候,他们是不会反感的。

  而且,领导指导出来的结果,就不再是一个个人的想法了,那是在领导的指示下做的东西,推行起来当然是比较顺风顺水的了。
欢迎供稿“职来职往®”栏目,投稿邮箱:support@jsdfl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