恰当的称呼,可以拉近我们与同事之间的关系
日期:2020-07-27 浏览
当我们迈入职场后,如何称呼成为礼节的第一课。恰当的称呼,可以拉近我们与上司、同事之间的关系,但如果运用不当,就可能带来一些不必要的烦恼。在职场上,尤其是在工作场合中,你对别人的称呼能直接表现出你在心里是否尊重他人。那些没大没小、冒冒失失的职员在职场上是很不受欢迎的。

  人们都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,而称呼可以表明你的内心对某人的态度。不同的职场称呼也能反映出职场环境的优劣、职场关系的亲疏,甚至还可以从中窥视到一家公司的人际关系现状和企业文化。比如,在政府事业单位中,称呼的等级比较分明,而在民营企业中,就显得比较随意、人性化一些,所以在不同的企业氛围里,如何恰如其分地称呼就显得极其重要。

  小秦是一名财经大学的本科应届毕业生,当年的6月底把所有的报到手续办妥后,就正式入职,成为一名职场新人。入职后的前几天,如何在办公室里称呼领导和同事,成了他的最大困惑。为了不让自己陷入尴尬境地,小秦认为应该多听少说,一方面要听同事们之间是如何称呼的,另一方面要尽量少开口,只与大家微笑着打招呼。

  小秦很快在公司的迎新会上发现,公司体系内的部门,很多领导和同事都与他毕业于同一所大学,而且有的甚至是他的直系学长、学姐。小秦感觉这是一种优势,主动上前与领导和同事套近乎:“学长,没想到我们有共同的导师”“师姐,当年在学校就久仰大名,现终于与您相遇,真是幸会”……这样一场迎新会下来,小秦发现大家对于“师兄”“师姐”这些称呼竟一概默许,而且竟十分受用。

  于是,小秦第二天进公司,一改往日腼腆的样子,对着部门的领导直接以“学长”相称。可是,小秦却不知道,公司一向最忌讳员工之间过于亲密,他这样一个新人竟如此亲切地称呼领导,引起不少人对他的揣测,认为他是不是有什么背景。而被他称作“师兄”的领导也感到甚是尴尬,但又不知该如何解释。

  刚开始小秦还浑然不觉,但不久他发现,部门主管与别人总是有说有笑,可是对自己的态度却一本正经,而且除了工作上的事外,很少与他交流其他话题。“我究竟错在哪里?”这让小秦百思不得其解。最后他终于鼓足勇气向一位前辈咨询。对方对他坦言说:“你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分清私人关系与工作关系。在大公司里很忌讳员工走得太近,私下越有关联的,在工作中越要避嫌。主管之所以这样做,也许就是被你那句‘师兄’”搞怕了,他特意跟你撇清关系,保持距离,也是为了堵住悠悠之口。”

  其实小秦刚进入公司的做法应该是正确的,先留心同事们之间是如何称呼的,可是他又表现得过于热情了,认为称呼那些与自己从一个学校出来的同事和上司“学长”“学姐”显得格外亲切。可是私人称呼和工作毕竟是挂不上钩的,很多情况下都会引起别人的揣测,让被你称呼的对方也陷入尴尬的境地。尤其是领导,为了避嫌,也只能对你敬而远之。所以我们不能以自己的想法冒冒失失地称呼对方,如果实在不清楚如何称呼对方,也可以客气地问对方:“对不起先生,我是新来的,不知该如何称呼您?”不知者不怪,对方不但会告诉你如何称呼自己,而且也会向你介绍其他的同事。

  新人进入单位,首先,应该对自己所在的部门的所有同事做一番大致的了解,对于职位清楚的人,可以直接对他们称呼“王经理”“张经理”等,对于其他同事,即便对方要求你直呼其名,也最好不要那样喊,因为那只是对方与你的一番客套。对方也需要你的尊重,你的称呼应该让对方感觉到你对他的尊重。可以一律称“老师”。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”,称呼老师应该是正确的。

  一般在企业里,当岁数大而职位低者,却对老板称呼“李总”“张总”时,或许会感到一些别扭。可是在职场上,老总就是老总,员工就是员工,面对职业化的分工,应该尽量地淡化你的年龄。对于那些亲昵的称呼,最好不要。有些人喜欢在公司里玩“哥俩好”“姐俩好”,其实这种过分亲昵的喊法不但容易引来别人的误会,而且也显得甚是轻浮,特别是制度比较严谨的公司,这种称呼是很忌讳的。

  其实称呼方面也没必要绝对化、固定化。在不同的情况下称呼也应该不一样。当你进入一个新单位后,最好对其企业文化有所认识,因为同事之间的称呼就是企业文化的一种体现。一个企业以什么类型的称呼为主,与企业管理者的个性、风格有紧密的关系。而在以氛围自由著称的欧美企业中,不管是在上下级还是同事之间,一般都互叫英文名字。如果用职务称呼别人,就会让人觉得与环境格格不入。
欢迎供稿“职来职往®”栏目,投稿邮箱:support@jsdfl.cn